覃珩 :武漢領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
主營業務 :無線門鈴、無線開關、自發電模塊、無線模塊
融資情況 :先后獲360、光谷人才、中電光谷旗下零度資本等2000萬元融資
關鍵詞 :不忘初心、微能量采集、芯片、智能家居、物聯網
在領普科技的辦公室,創始人覃珩早早到達等待采訪,“這是我現階段份內的工作,我一定會努力做好”。現在,覃珩將CEO的重擔交給伙伴楊亞北,自己主要負責公司戰略規劃與融資。
從到武漢讀技校學機械,畢業就職武漢郵科院,然后辭職創業經營通訊設備賺得人生第一桶金1000萬,開始研究機器人,再到成立領普科技,將公司發展成為微能量采集領域的佼佼者,并開發生產無線門鈴、無線開關等系列智能家居、物聯網產品,覃珩花20多年時間圓了自己的夢想。
20多年,一步一個臺階,不忘初心,堅定地走到現在,覃珩說“因為我追求了,所以有現在的生活,我的芯片夢想已經實現,但我的人生并不會因此停止,未來,我還會向著更高的目標前行,領普科技會給人們的智能生活帶來很多驚喜。”
3次創業堅守芯片夢
覃珩回憶說,自己是在90年代大學時期開始對芯片產生興趣的,他覺得芯片在技術上是很牛的東西,那時中國人很少涉足,自己屬于無知者無畏。那個時候,他就在心底埋下一顆種子,以后的事業要圍繞芯片來發展。
技校學機械,大學學法學,畢業以后從事的是通訊設備行業,這些外人看起來跟芯片沒有半點關系的事情,卻是覃珩興致勃勃堅守的芯片夢的一部分。他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方,“就像登山上臺階一樣,我的目標是20個臺階,但人不可能一下子從第1個臺階跳到第20個臺階,所以我5個臺階,5個臺階慢慢地上,終有一天,會到終點。”
剛剛畢業的時候,現實情況不允許覃珩從事芯片行業,他選擇了“曲線救國”,先進國企武漢郵科院工作。經過6年多的磨練,從未停止思考的覃珩被迫開始創業。2003年辭職后,他在貴州開始創業,經營通信設備,主要針對偏遠農村市場。一開始,他對公司的定位很清晰,“我們是技術的傳播者,大企業能做但不想做,而當地小企業想做卻又做不了的事情就是公司的業務”。他們自己開發的村通寶、穿山甲等產品,為農村地區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升級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產品定位準確,直擊行業痛點,覃珩因此賺到了一生第一桶金1000萬,也讓他和公司在客戶心里樹立了“言必行,行必果”的靠譜形象。他信心滿滿地回到武漢,告訴家人朋友:我的芯片夢終于可以開始啦。
芯片行業,最核心的是技術人才,2008年覃珩慕名找到華中科技大學的應建華教授,應教授一句話如同一瓢冷水潑到他頭上,“覃珩,你想做的是大功率模擬芯片,這種芯片研發投入很大,你辛苦掙的1000萬只夠做2次試驗”。那一刻,大概是覃珩人生最失落的時候。
看到覃珩的滿腔熱情,好心的應教授推薦他認識了自己的學生楊亞北和自控系程小科,他們向覃珩介紹了聯合研究的機器人創業項目。覃珩深入了解后,發現這個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十分優秀,遂決定以投資人的身份資助他們。
2009年,覃珩正式加入該創業團隊,并成立武漢領普科技有限公司,覃珩也從投資人變成公司CEO,再次注入資金,助力公司加快研發步伐。
▲覃珩和領普科技團隊華山論劍
經過3年多的摸索,在當時的環境下,他們研發的機器人項目,因種種局限產品很難商品化,覃珩多方權衡,果斷決定放棄這個項目。機器人項目雖然未獲得商業上的成功,但卻為領普科技團隊積累了寶貴的研發經驗和資源。不久,楊亞北提出一個轉型方向——微能量采集項目,讓覃珩眼前一亮,經調研團隊一致認為“發展潛力很大”。
“我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為芯片夢想打基礎”,微能量采集項目讓覃珩離芯片更近了。覃珩意味深長地說,“把目標分解變小以后,人很容易偏離方向爬到另一個山頭,因此‘不忘初心’很重要。”
技術創新引領智能時代
所謂的微能量采集,也就是常說的動能采集,通過從外部環境(如:太陽能、熱能、風能、鹽度梯度、動能等)捕獲能量,再將其應用于諸如可穿戴電子產品、無限傳感器等小型無線自動化設備的過程,從而為低功耗電子產品提供其所需的能量。比如領普科技的無線門鈴產品,每按壓一次開關所產生的微動能,就足以發送無線信息。
當領普科技團隊開始關注微能量采集項目時,全球僅德國一家企業在做微能量采集研發,其產品應用并不多,主要針對B端市場,在國內根本見不到其產品。覃珩從中看到了希望,“當時并沒想到我們做的是現在物聯網的底層技術,但我們認準了一點,但凡能顯著提升生產效率的產品和服務,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他們堅信開發這種環保與科技融合的產品,肯定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為社會創造價值。
覃珩說,就像他自己,70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個很樸素的價值觀——要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創造價值。當時以他們團隊的實力,每個人找一份收入可觀的體面工作很簡單,但他們骨子里希望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2012年,領普科技研發出一種無需電池且能發送無線信號的模塊,隨后成功開發出自發電無線開關、無源門鈴、自發電溫度監測器等創新產品,成為全國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將這種技術應用到智能家居領域的企業。
以領普的自發電無線開關為例,不起眼的小小開關,蘊藏著人們對智能生活的期待。相對傳統開關,領普的自發電開關安裝簡單,無需開槽布線,無需接電,節能且無安全隱患,開關可以安裝在任何位置,甚至不固定位置隨意移動。
在芯片領域,覃珩領普科技也展開了布局,2018年初投資了國內第一家做bms動力電池管理芯片的團隊,圓了自己的模擬芯片夢。這個團隊未來也承載著領普科技的物聯網底層芯片夢想,領普科技未來的目標是立足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物聯網傳感三大領域,成為物聯網底層平臺公司。
市場認可的產品就是品牌
作為光谷瞪羚企業,領普科技創造了14項行業第一,成功獲得100多項專利,構建核心知識產權保護,所申請的專利全部為能量采集裝置的核心技術。目前,公司已開發出智能家居系列產品、無源傳感器以及底層通信協議,并自建能量采集模塊生產工廠。
與一般公司不同的是,從領普科技成立之初到現在,除了研發和生產,覃珩和他的團隊并沒有專門做一些為塑造領普科技的品牌,而與產品關系不大的事情。在覃珩看來,“產品即品牌,我們依靠領先的技術,做出能夠為生活提供便利、體驗感好的產品,就一定會得到市場的認可,品牌會自發形成。”
領普科技的品牌,不僅源于領先的技術,更在于對品質的嚴格把控。領普科技從一開始,就自建工廠生產產品,而不是找代工。對此,覃珩說:“這個時代,產品迭代足夠快,才能一直走在行業前列。自建生產線的好處是,產品從研發到做出成品,每個環節公司可控,產品生產出來,我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就有改進的空間。”他還說,對于硬件的初創企業盡可能自建生產線,至少一條試驗線。
現在,領普的產品,包括B端和C端產品,都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在“2018創業武漢星光大道”物聯網創業專場賽中,領普科技在來自全國的9個物聯網創業團隊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目前,B端產品廣泛應用于華潤置地、大漢隆成、長江存儲、江西機場等建設項目中,與美的、海爾、公牛、富士康等也已達成合作意向。C端的自發電門鈴、開關等產品在天貓、京東、小米有品等電商平臺很受歡迎。不僅在國內暢銷,領普產品還成功邁出國門,進入海外市場,日本2020年奧運會場館向其批量采購的自發電無線產品也已批量供貨。
隨著物聯網、智能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進軍微能量采集領域,其中不乏一些巨頭,覃珩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局面,“智能家居市場很大,不是一兩家企業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不過,他對公司目前的技術和資源優勢信心十足,領普科技會用最新的技術和最快的速度不斷拓展公司產品的應用場景。
利他的商業邏輯才能持續發展
細數覃珩的創業經歷,每一步都走得很穩,用現在流行的話說“抓住了每一個風口”。對此,覃珩說:“創業或者經營一家公司,戰略定位非常重要。一個利他并符合價值邏輯的產品或服務,才會讓自己更心安,也才會走的踏實,最終才會利己”。領普科技最基本的商業邏輯是,“產品科技與環保融合,生命周期長,對個人、國家乃至整個社會都有價值”。
領普科技經歷了3次融資,先后獲得360、光谷人才基金、中電光谷旗下零度資本等2000多萬元風險投資,獲得資本青睞的過程,也是產品和技術被認可的過程。覃珩說,“每一次融資以后,我們做起事情來更放得開,同時也承擔起更大的責任,需要對投資人負責,對股東負責”。
領普科技大部分融資,都被用于研發和生產。覃珩說,未來公司也會有新的融資打算,希望能夠搭上人工智能的快車,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因為公司近兩年產能不足的表現在加劇。“領普科技的技術及產品,還處于應用初級階段,未來的大規模應用可能在不久后就能到來,智能化改造提升產能是公司發展的必然。”
2011年開始研究,2013年第一款產品面世,到現在B端C端產品齊頭并進,領普科技一直專注于微能量采集的技術研究和產品應用。經過6年的迭代,現在的產品相對于第一代產品,所需能量更小,效率卻更高。覃珩說,未來公司將繼續在這個細分領域深耕,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領普科技就像是計算機領域的basic,物理按鍵永遠存在,且必須智能化,現在一切才剛開始,領普科技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覃珩自認為是一個果斷的人,做決定從不拖泥帶水,想清楚了就開始付諸行動。不過,經過多年的磨礪,現在他的心態也更平和了,他不會輕易去做決定,而是反復思考權衡。拿公司上市來說,領普科技上市不是最終目的,他們希望把以領普所代表的科技推向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希望“未來3年內能夠實現上市”。
創業就是做自己擅長且喜歡的事
新世紀之初,覃珩就開始創業,算是較早創業的一代人。對于創業,覃珩既反對把創業捧上神壇,也不喜歡過多渲染創業的艱難,他說“對于真正想創業的人,就是做自己擅長而且喜歡的事情,身處其中自得其樂”。
覃珩很羨慕現在創業的人,創業環境好,政策扶持力度大,只要有一個好點子,技術、資金、市場等各環節都有人協助。不過,他并不建議年輕人一畢業就創業,有幾年社會經歷之后再創業,思路和方向可能更清晰,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2015年覃珩和團隊重要決策紀念
3次創業經歷,覃珩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團隊成員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光發熱。讓人意外的是,覃珩最核心的管理方法論竟然是源于學生時代關于踢球的思考。
覃珩回憶說,當年從小鄉村來到大城市,看到同學們踢足球,特別想參與。可第一次見足球的他,傳球、顛球的技術瞬間被別人秒殺。如何融入球隊?如何在綠茵場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覃珩的方法是苦練長跑提升耐力,這也是足球運動的必備素質。枯燥的長跑訓練,覃珩收獲的是不只是耐力,還有心智。在覃珩看來,無論身處什么位置,只要肯思考,看清自己,揚長避短,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科技創新一小步,生活品質提升一大步。未來,覃珩和他的團隊將繼續在智能家居領域發光發熱,照亮我們的生活。